1958年11月,一间简单的办公室内,坐着一位年长的男子,手里捧着一本由斯大林撰写的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》。就在这时,外面的警员轻声走进来,提醒他客人已到。“毛主席,原来您在看这本书啊?”警员低声说道。接着,毛主席与他开始深入讨论苏联的经济问题,话题逐渐从苏联的商品经济引申开来,直到触及到商朝的名称由来。
“为什么叫商朝呢?难道郭沫若发现,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商品生产?”他问道。
“真没想到,在商纣王的统治下,竟然还存在早期的商品生产。”另一位回应道。
展开剩余57%他们的讨论很快转向了商纣王。毛主席提到他对商纣王的看法:“纣王其实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,文武双全,他的治国能力在当时是很出色的。他统一了东南,把东夷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巩固,这在历史上是有积极影响的。”
不过,许多人并不认同这一点。第二年2月,毛主席在济南召开的座谈会上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:“商纣王确实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,但周武王把他描绘得极其恶劣。纣王的俘虏政策不好,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。”
这番话反映了毛主席对商纣王的某种可惜与肯定,但在历史上,纣王通常被称作暴君,甚至被描绘成昏庸无道、宠信妖女的形象。那么,这个历史人物真如流传中的那样无能吗?他的真实面貌究竟是怎样的呢?
商纣王在公众眼中的形
发布于:天津市满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